12月8日上午,北京传来喜讯,在第十三届高技能人才表彰大会上,厦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带电班副班长陈国信荣获“中华技能大奖”。
中华技能大奖
“中华技能大奖”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每两年评选一次,是技能方面最高荣誉称号。本次全国共表彰30人,陈国信是福建省唯一一名获奖者,也是全市第三位获此殊荣的技术专家。
来,一起认识咱身边
这位超腻害的职工朋友吧!
↓↓↓
人物名片
—
—
陈国信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福建省技能大师。担任国家级陈国信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陈国信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他是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厦门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专家,主要从事高压线路带电检修工作。24年来,他凭借其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高超技能多次解决带电作业技术难题,获得了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取得了39项国家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
—
—
成长故事
攻坚克难
睡前仍在脑中“模拟” 灵光一现解难题
2007年,陈国信担任“110千伏双回同塔线路带电作业课题”的项目负责人。当时,厦门地区超过90%的110千伏铁塔都是双回路架设的,这种架设方式安全距离小,如果进行高压线路检修,必须停电,这样就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用电。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陈国信白天想不出来,晚上接着想。有一段时间,他养成了临睡前“放电影”的习惯:闭眼躺在床上,想象出铁塔上的整个画面,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地模拟着该如何操作,以及对周围造成何种影响。
一个晚上,他突然灵光一现:如果连接导线两端不受力的跳线,用操作杆将跳线向外推,就可以扩大安全距离!陈国信赶紧从床上爬起来,将想法记录了下来。
正是这个点子,让他攻克了技术难关,最终使110千伏双回同塔线路铁塔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增加了60厘米,从而可以在不断电的情况下,对该线路进行检修。
工匠精神
拿着图纸闭门研究 掌握每件工具性能
多年来,陈国信解决了许多重大技术难题。
他解决了500千伏线路ZB塔中相小塔窗带电作业技术难题,为《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中50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由3.6米改为3.2米提供实践依据,这项成果的应用产生了3450万元的经济效益。他发明“220千伏大跨越高塔悬垂绝缘子串带电更换方法”“220千伏大跨越高塔悬垂绝缘子串带电更换装置”和“大跨越高塔带电作业进出电场工具”等,解决了国内高塔带电作业的技术难点。
获奖感言
将获奖当成新起点
培养更多技术骨干
获此殊荣,内心很激动,特别感谢单位为我们广大基层一线员工创造了很好的成长平台,给了我钻研技术的动力和成长的舞台。同时,荣誉的取得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我要在今后的工作更加注重技术创新,为电力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
从业24年来,我对技术创新执着追求,付出了很多也收获很多,攻克难关对我来说是工作责任更是一种人生态度。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电力设备不断出现,还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因此,我会把此次获奖当成新起点,在团队中培养更多技术骨干,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也享受到攻坚克难、技术创新带来的喜悦和成长。
厦门市前两位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职工
盖军衔: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总监、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
冯鸿昌: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
大家有没有发现
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职工都是劳模!
向劳模致敬、向劳模学习!
执行主编:戴明词
编辑:王星乐
制作:林依静